湖北三个80后回家养鸡的创业故事
本篇文章1808字,读完约5分钟
从农村出来的小孩,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。小时候念书,父母看经常会威胁小孩:“好好念书,小子!不好好念书,以后回家种田养鸡……”
农村里父母对80后小孩一辈子的寄望就是走出大山,不要再回到这穷地方来了!
过了20多年后,现在回家种田、养牛、养鸡的80后反而越来越多了,当然回去不是为了过穷日子,而是利用农村的资源进行创业。
比如,湖北仙桃的三个80后年轻人昌耀堂、王平、王海涛,他们曾是80后大学生,毕业后都曾是城市里的时尚白领,为了实现埋藏内心多年的创业梦想,他们毅然辞掉高薪工作,结伴返乡养鸡。为了给传统养殖业摸索出一 条新路,他们将时尚元素引入养殖业,实现中草药养殖土鸡,利用网络同步直播整个生产过程,并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,他们的远大理想就是带动当地养殖户,最终 让家乡仙桃的中草药土鸡冲向全国。
下面就来说说这三个80后“重走青春创业路”回家养鸡的创业故事:
80后创业,80后回家养鸡,湖北仙桃80后
土鸡每天吃补药
昌耀堂等人创办的“汇河农场”,位于仙桃市彭场镇木兰村3组的一处荒郊野外。简易房舍内,放着一台连接无线WIFI网络的苹果笔记本电脑,音箱里不时传出QQ好友拜访的“嘟嘟”声,让人以为到了咖啡店,他们每天将养鸡场的情况写成日志发到网上,实现与网友的互动,并处理订单。
环顾四周,一道河沟将50多亩山林团团围住,周围砌有一道围墙。
走进农场内,仿佛进入了鸡的王国,数千只土鸡四处自由行动,行为完全不受拘束,有胆大的鸡,甚至“散步”溜出农场外。这幅景象和大多数养鸡场用笼子圈养的情形完全不同。
偌大一个养殖场,目前只有昌耀堂和王海涛两个人打理,另一个创业伙伴王平目前主要负责外销。
在值班室边的库房中,除了饲料外,还堆积着大量黄芪、甘草、桑叶等常见中草药,旁边专门有一台粉碎机负责将这些中草药粉碎,然后人工按比例掺到饲料和饮水中,供这些鸡享用。
昌耀堂告诉记者,他们喂的鸡除了吃普通饲料外,还在饲料中掺进各类中草药,以便提高鸡的免疫力,遇到下雨天,他们甚至将双黄莲等草药煎好,掺入水中喂食,以防止疾病。
一次聚会萌生的创业激情
作为农场的创办人,三人都是80后,最“年长”的昌耀堂也才32岁,谈起3人的创业经历,别有一番曲折。
3人都是仙桃人,2002年大学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。昌耀堂做过连锁超市部门经理,也做过医药公司经理,手下最多时管理6家超市;王海涛在山东一家公司做业务主管;华农动物学专业毕业的王平则身兼多家养殖场的技术顾问,工作10年,3人都成了老乡眼中羡慕的白领,可随他们的创业梦想没有熄灭。
2011年10月,昌耀堂回乡探亲,同学聚会谈到昔日的理想,3人都觉得必须要趁年轻做点什么。
席间,有人谈到当地有不少人正在从事养鸡,但效益并不太好,同时也有人抱怨,现在到处想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实在太难,超市卖的也不放心。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,昌耀堂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存在巨大的商机,他将想法和王平、王海涛商量后,得到两人的认可。
经过资料搜集和分析,3人确定了进行中草药土鸡养殖,这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,在仙桃是第一家。
明确目标后,3人同时递交了辞职报告,忍受着家人的不理解,一头扎进农村,进行艰苦的创业。
“6月26日,星期二,暴雨一天。辛苦了半年,我们三兄弟的鸡场终于建好了,昨天晚上小鸡进场了,看着这些小家伙,心里非常激动,也很紧张。我们都放弃了自己的专业,自己的工作,做自己完全不懂的养殖业,现在想想心里空荡荡的(都不知道家人是怎么同意的),很不踏实(虽然我们的前期准备已经很足了)。下了一天暴雨,气温降的厉害,为了保证小鸡温度,我们几个人忙了整整一晚上,现在真是困得要命。”
这是昌耀堂养鸡日志的第一篇,这份日志一直在坚持更新,随时汇报农场的情况,并定期上传土鸡的生活照片,目前已经更新了近百篇。
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,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有志于此的网友讨论,这份日志俨然成为中草药散养土鸡的论坛,各种与之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提出讨论。
昌耀堂告诉记者,之所以在创办农场伊始就弄了这个日志,其实也是受到以前营销手法的启迪,现在很多人对这种方式养殖的土鸡不了解,也心存疑虑,为了打开市场,他们在小鸡尚未长成产蛋前,就利用网络进行宣传,一方面让网友熟悉、了解这个新生事物,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每天更新土鸡的成长过程,可以让网友了解整个生产流程,对这种产品产生信任感。
标题:湖北三个80后回家养鸡的创业故事
地址:http://www.qshlnw.com/qqsjzx/3818.html
免责声明:全球招商加盟网是一 个集创业、加盟、连锁、商机、代理、致富、投资等海量信息的垂直媒体,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全球招商加盟网编辑将予以删除。
上一篇:一个民营老板十年创业总结
下一篇:陈宏刚:每次创业都要学会忘记过去